紫笔文学 > 家立方 > 第18章 联合国的邀请

第18章 联合国的邀请


林丹向隔着几个人的中方代表团团长用汉语小声请示道:“时间不多了,我想对你们提点建议可以吗?”团长看看林丹疑惑地点点头。

  林丹向在场的中国代表们看了一圈稍提高点声音说道:“我是大陆的留学生,是拿你们当家里人的。我想提醒各位领导,在座的哈佛教授都是学术泰斗,最好不要浪费这宝贵的交流时间来提一些常识问题,刚才你们提的问题在网上都能查到的。请大家多做一些实质性的学术交流。”林丹的话顿时使中国代表们面面相觑,邻组相近的中国官员显然也有听到林丹这番话的,纷纷侧过头来。

  这时坐在林丹对面的一位穿着墨绿色夹克的中国官员说话了,林丹注意到刚才他一句话没说。对他林丹是有印象的,不是因为他没穿西服,而是因为他自我介绍时说是林丹家乡奉阳市的共青团市委书记,叫霍亮。

  霍亮伸出手摊向林丹对大家说:“这位丹尼尔同学说得没错,我们要利用这个难得的交流机会得到一些实质性的收获。刚才那位盖茨教授开玩笑说‘中国博士可以用数量战胜美国博士的质量’,这可不是什么好话啊,我们不想借这个机会找点原因学点经验吗?还有,为什么中国的MBA在受到冷遇而美国的MBA这样抢手?我们为什么不让哈佛商学院好好介绍一下他们最着名的案例教学法呢?”

  听罢霍亮这番话林丹暗惊,这人的观察力如此之强,居然早在埃米莉和自己说话的时候就把丹尼尔记住了,而且轻易不发话,一发问就是如此尖锐。看来中国不乏精英人士,真是应了流传于中国网络的论坛社区里的那句“精英不说话,说话的不精英”啊。

  林丹钦佩加欣赏地看了霍亮一眼对哈佛副校长翻译道:“刚才他们在商量想请我们介绍一下HBS的案例教学法呢。”

  哈佛商学院院长又依前说:“那你就给介绍一下吧。”

  林丹谦虚地笑下说:“我建议我们请HBS的高材生埃米莉来讲怎么样?”说着他指了下坐在前面一组的埃米莉。

  院长看来也很喜欢埃米莉,歪头看了看埃米莉笑道:“好主意,给她个突然袭击,讲好了给她算学分,让她给我们这两个组一起讲吧。”

  霍亮在旁向自己的同行赞道:“看人家院长多灵活,马上当作一次案例来锻炼自己的学生。”林丹听到又是一惊,原来霍亮居然能听懂院长那浓重的地方口音的英语。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UNESCO副总干事站起身来对大家说:“那就全体都听一下HBS高材生的介绍吧。”

  林丹马上起身,在大家中断讨论在调整时林丹已拉起埃米莉在交代任务了。说了几句话埃米莉又像小鸟一样飞到HBS院长身边。

  果然埃米莉没有畏惧这突然袭击,即使从台下小组座谈的翻译角色变成了在台上演讲的HBS学生代表。只见她款款上台,这两步道走得既有女企业家的潇洒干练,又有知识女性的雍容大方。

  站定后埃米莉深施一礼,手持麦克用流利的汉语做了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远道而来的中国贵宾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看到你们很有亲切感,因为我有一个在我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他就是一名可爱而勤劳的中国人。所以,在这里我给大家用汉语介绍我们哈佛商学院的教学特色是非常的有动力,算是有着强大的后盾。”台下的中国代表们都笑了起来,纷纷鼓起了掌。

  掌声中台下的林丹和福原菊互相不无骄傲的对视一眼,接着他们用流利的英语把埃米莉的中文演讲翻译给身边的哈佛教授们。

  埃米莉收起笑容开始讲起:“哈佛的案例教学全球闻名,案例主要都是世界各地企业发展中的各种经济事件,它的范围非常广阔,包括HR、广告、策划、营销、管理、投资、财务、预测等。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单位或企业只要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哈佛商学院案例中都会找到相似事件。而且这些案例随着教程内容涉及面的扩展,还在不断地更新、充实或者自创。不过我今天不想用枯燥的数字介绍,而是从我两年的MBA就学经历谈起。先说说我的第一学期,12门必修课的魔鬼训练时期……”

  在埃米莉结合自己的就学经历生动地介绍起HBS的教学方法时,霍亮递给林丹一张名片。林丹表示没有名片,在霍亮的笔记手册上写上了自己的通讯地址和电子信箱。这时,那位副总干事向林丹招下手,林丹忙哈着腰“飘”了过去。

  副总干事欣赏地拍拍林丹的肩说:“想不想到联合国工作?为人类做更多的服务?我保送你和你的两个女朋友免试加入。”

  林丹略微思考下问:“我们去能做什么?还有,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业?”

  副总干事说:“你们在学期间可以先去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当志愿者,离波士顿很近。做译员也行,最好能做同传译员,那可是翻译业的最高境界。等毕业后欢迎你们到我们设在巴黎的UNESCO总部来。”

  林丹自语着:“哦,去联合国当个同传翻译,是个不错的锻炼机会啊。”

  林丹的眼前出现了纽约42号街边的联合国总部大厦,各国的国旗飘扬着,五星红旗也飘扬在其中。旁边是纽约地铁的大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  Station)。在地铁出口,三个如影随行的青年男女随着潮涌的人流走出来,是林丹和左右相随的埃米莉和福原菊。

  在一个不大的会议室里,布置得很华丽。埃米莉在给一个显然是谈判的场面做着交替翻译。严肃的工作表情边记边翻译着。

  在背景有着联合国徽标的讲台上,福原菊与一个日本人并肩站着。福原菊一边看着手中的稿一边口译着。

  在一个会场里旁的玻璃翻译室里,林丹和埃米莉头戴耳机坐那里。看着台上人的发言,对着麦克在翻译着。

  接着这个场面,就是在联合国的世界百城市长论坛峰会上。三人穿着“出事”那天的衣服,在翻译室中紧张工作着。

  活生生的林丹三人仿佛又渐渐地回到照片上不动了。还是那架从美国飞往中国的飞机上,三人挤坐在一排座位上。


  (https://www.zbbwx.net/book/3285411/1111111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