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我的大唐我的农场 > 第178章 准备

第178章 准备


“不出诸位所料,父皇欲要拿下我所有职事,要不是我以大哥淫乱后宫为借口乱了父皇心神,这会儿怕已经没了天策上将府了!”李世民有些后怕的唏嘘道,随后神情一肃,话音一转:

  “如今危难时期,还请诸位帮我!”

  说着话的间隙,李世民起身向众人深深一礼。

  “大王何须如此,蒙大王不弃,我等本就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大王效力,正是份数应当!”众人齐齐回礼,房玄龄当先道。

  “愿为大王效死!”余人皆应。

  “好!有众位弟兄鼎力相助,我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何惧不能成事!

  只是该如何谋划,还请诸位教我!”李世民几句话间,便将众人捆绑在一起,同时激起众人斗志,接下来就该讨论具体应对办法了。

  “大王,为今之计,已是鱼死网破之局面,陛下不是要明早招大王与太子对质么,我等正好提前于玄武门设伏,来个先下手为强,若能毕其功于一役,则大王大事可期!”房玄龄建议道。

  “非得如此,别无他法了么?”李世民还是有些于心不忍。

  “大王,如今非常时刻,自该行非常之事,当断不断,殆矣!”杜如晦劝道。

  “大王,还请大王调兵遣将!”长孙无忌拱火道。

  “请大王发令!”侯君集,秦琼等附和。

  “罢!就依诸位所言,本王这就修书,再请贤才良将,共谋大事!”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

  信是发出去了,可应着却不如李世民的意,只有高士廉、张士贵、宇文士及、屈突通、段志玄应约前来。

  而李世民寄予厚望的李世,李靖却回信推脱了。

  李世原名徐世,因功被赐姓李,后李世民上位又因为避讳其名,改为李,原本为瓦岗旧将,他的回信乃是李渊对其有大恩,不忍反叛。

  李靖则是坚定的忠君思想拥护者,他降唐,也是因为在去举报李渊造反的路上,被李世民俘获了,因为多次在李世民麾下效力,让李世民对其有了错误的判断。

  不过他也回信说了,两不相帮,这也算是挺不容易的决定。

  李世民正自不爽呢,外间来报,程知节回来了!

  这可是意外之喜,要知道程咬金是被李建成他们搞到康州去了,康州那可是广东地界,离长安可是太远了,他能在这个关键时刻赶回来,岂不是上天都在帮他李世民。

  别看只是一个程咬金,他的作用可是很大的,身为秦王府马军总管,他一回来,玄甲军可就有将领了,这意义有多大,自是不言而喻。

  一番寒暄后,李世民直叹,程咬金乃是他的福将,将即将谋划的事悉数托出,程咬金自然表示拥护。

  既然人到齐了,计划也已经定好了,李世民便开始点将。

  “所谓未算胜先算败,不管明日能不能功成,我等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所以后路不能没有,因此秦琼秦叔宝!”

  “末将在!”秦琼出列朗声道。

  “你为人机警素来稳重,我欲以洛阳作为我等退路,你对洛阳城又颇为熟悉,还请你火速赶往洛阳,拿我将令接管洛阳城防,以为我等后路!”

  当年李世民率军击败王世充窦建德,拿下洛阳,其镇守之人自然是他军中旧部,秦叔宝在投李世民前,便是洛阳王世充手下,对于洛阳城极为熟悉,派他前去正是人尽其才。

  “末将领命!”

  秦琼也知道这事耽搁不得,果断领命而去。

  “屈突通!”

  “臣在!”

  “你为工部尚书,正好坐镇南衙,带我等起事,你要安抚宫卫,为我等拖延时间。”

  “必不负大王所托!”屈突通领命道。

  皇宫中自然也是有宿卫的,可要到达玄武门,必定要出南衙才行,能够让这些宿卫不参与进来,李世民的压力自然轻松不少。

  至于玄武门本来的宿卫,别忘了看守玄武门的常和那也是李世民的人。

  “程知节、张士贵!”

  “末将在!”

  “你二人率三百玄甲军于玄武门外三里处埋伏,伺机接应!”

  “诺!”

  “安元寿!”

  “卑下在!”

  “你带人守嘉猷门(太极宫与掖庭宫之间的门户)”

  “高士廉!你带人守芳林门!”

  “诺!”

  “房玄龄、杜克明!”

  “臣在!”

  “你二人坐镇秦王府!”

  “是!”

  “其余人等随我入玄武门,于临湖殿设伏,功成与否就看明朝!”

  “大王安排周详,此战必胜!”杜如晦道。

  “必胜!”众人呼应。

  “好!借诸位吉言,今日便委屈诸位就在秦王府歇息,明日本王就看诸位大显身手了,拜托!”李世民道。

  “敢不效死命!”

  这么机密的事情自然要谨慎对待,虽然李世民对这些人都很信任,可也不想出现意外,留宿秦王府乃是应有之义,诸将也能理解。

  次日一早,坊市还未开之际,李世民便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高士廉等人由玄武门进入。

  武德五年时,李渊曾下令,李世民与李建成带人入宫可持械,只是不能着甲,因此这一行人进宫都是配带兵器的。

  按照昨日商量好的,高士廉依令前往了芳林门镇守,防止宫卫或者其他单位救援。

  屈突通往南衙阻止宫卫介入,安元寿在嘉猷门着甲守卫,防止宫人作乱,并负责将事先准备在两宫的铠甲负责发放给诸将。

  李世民自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张公瑾等将领,于临湖殿埋伏。

  同时玄武门守门士兵全部换成自己带来的兵马,一切都有条不紊的按照预先设计的计划进行着,接下来就等李建成入套了。

  相对于李建成来说,李世民所做的这一切他是不知道的,不过李世民诬陷他与张婕妤有染的事,他倒是知道。

  倒不是李渊给他传话了,而是听了李世民的话,晚间李渊质问了张婕妤,遂而张婕妤差人给他报了信。

  所以今日早朝前要与李世民就这个问题对质他是知道的,可他万万没算到,李世民竟然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PS:关于秦二哥,有很多记载,有的说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功劳是替李渊宣读圣旨,制止了宫卫继续向李世民发动攻击,有的干脆就是参与了政变但功劳不详,这两者的理由都是,玄武门政变后,秦琼升任左武卫大将军,升官了自然是有功的。

  另一种说法是秦琼根本没有参与玄武门之战,理由是同为国公,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都是后来居上,实封一千三百户,而秦琼只有七百户,并且此后便一直以作战过多,流血太甚称病,直到真的病死。

  本文采取的是参与了,只是功劳不大,思来想去还是委托他准备后路合适,毕竟这么大的事,李世民不可能不准备退路,这个退路自然是李长安不远的洛阳最合适,既然是洛阳,那么秦琼肯定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我以为这才是最接近真相的史实!


  (https://www.zbbwx.net/book/3298120/1111095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