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魂穿六零:步步惊心步步稳 > 第35章 考上

第35章 考上


韩弈民这边也参加了小中专考试,他本来到北平来是为了上大学的,不过韩母和三舅谈了一次话之后,他也在今年参加了小中专考试。

  韩弈民在初三这一年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不过周围优秀的同学也很多,他基本在前五名之内,韩母对他这样的成绩非常高兴,看来在小地方学得好,在大地方也差不了。

  不过这些王子月都不知道,很快到了填志愿的时候,王子月根据老师提供的答案进行了估分,自己的成绩基本接近满分,不过她还是保守地把成绩降了20分,这样的情况下,她也能上到最好的学校。

  对于小中专的学校她不是特别了解,现在报考单也比较简陋,很多人都直接报省内的,基本上都填的保底的。王子月只能自己考虑,北平和长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个年代交通不太发达,去太远的地方自己去上学也是一个问题。

  职业老师、医生或者是机械等方面的,最好学一技之长,而且有精进的空间,比较容易分配工作。人口在增长,医生比较短缺,老师也比较短缺,不过老师的可替代性太高了,无论学什么毕业了有关系都能当老师。

  医生和需要学技术的,可替代性不太强,不过学什么技术呢?王子月就这个问题问了老师,不过老师们的见识并没有多高,尤其是这个县城基本没有什么工厂,不能给她提供什么有效的建议。

  王子月前世对这方面也不太了解,通信系统工程安装与防护,这个出来以后是不是就是电工,是不是电相关的,理工科的课程她是一窍不通,主要是之前她虽然是理科考上去,最后选了一个国际贸易,后面又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就没有在工科相关的行业工作过。

  王子月最后选择了先定大类,小类实在不把稳也在这个行业范围内。石油化工,这个是国家大力发展的行业,在这个行业的就业前景不会差,即使后面几年形势不是特别好,不过这个估计分配不到离家近的地方。医药卫生类,中医还是可以的,不过后面几年有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机械设计类,自己画图这并不是特别好,不具备先天优势。

  这样分析下来是石油化工,不过王子月还是想学医,中医,能最大限度的了解自己,对抗人生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不过,毕业一段时间收入不确定性也是个问题。

  自己的家庭还有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如果就业不好自己就没有机会了。王子月反反复复思考这些问题,幸亏老师让他们一周后交上志愿表。

  不过选择延长了时间不一定意味着轻松,反而意味着更长时间的纠结。王子月理性分析出来石油化工是最好就业的方向,不过她毕业的时候不满十五岁,这一切也是个未知数。

  既然所有都有不确定性,她还是选中医吧,多背书,多看书,放假回家也可以实践一下,而且是自己喜欢的。

  一周后,王子月交了志愿表,就报了长安的中专,长安医学院,中医专业。老师们也没有更好的建议,觉得女孩子学医也可以。

  在等待通知的这段时间里,她整天都上工,文香文慧有时候中午会过来问她学习上的问题,她很喜欢这样的时刻,能喘一口气。

  八月的时候,通知书到了学校,有三个人考上了小中专,王子月的成绩是全县第一,她也被第一志愿录取。

  消息一出,十里八乡都知道了柳林村有个娃娃十一岁就考了全县第一名,考上了小中专。王二平和柴淑女很高兴,又有点茫然,他们只是让孩子上了学,其它什么事情都没管,估计是祖坟冒青烟了吧。

  面对的恭维多了,他们反而又有了别的忧愁,不知道这学校是不是有补贴,如果没有补贴,家里可供不了她上学。

  柴淑女还担心孩子太小,怎么去长安也是个问题。另外两个孩子为了保稳,直接报了市里的小中专,离得比较近,去市里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王子月的学校在长安,是省会城市,县城里也很少有人去省里。四处找人打听,却打听不到。最后还是杨二狗,柴又又的老丈人告诉他们,要先去市里,然后市里有去省城的班车。

  王二平不准备送王子月去省里,两个人去的话,路费也是两倍,家里没有那么多钱。王子月也有点担心,自己虽然长高一点,但还是很小孩的样子,这会没有监控,从市里去省里很多地方都是荒地。半路上上上下下好多人,她自己还是希望有人陪着自己,这样安全性更高一些。

  “王子月同学,经审核批准,你被录取入我校中医学专业四年制专科学习,请持此通知书及其他材料,根据《新生报到指南》的要求按时报到。”

  指南里写明了不用拿被褥,只拿日常生活用品和衣服就可以。因为王子月的成绩优异,所以减免了学费,而且因为是定向培养的专业,所以每月有五元的补贴。

  王二平和柴淑女在油灯下听完王子月念完通知书,夫妻俩的担心才落下了一大半,确实学费免了,生活费也有补贴,这孩子出去念书相当于挣钱。

  而且王二平觉得,一年六十元,这么小的孩子又能吃得了多少,说不准还能寄点到家里来,补贴补贴家里。对,这么多她花不了,给家里寄点回去,猫蛋能念书也是他们大人的功劳。

  王二平的思想转换的很快,这一刻他觉得自己作为父亲劳苦功高,安排一下孩子的补贴也是应有之义。

  柴淑女也在想着补贴这么多,猫蛋也花不完。是的,在农村这么多钱根本花不完,吃的是自己的口粮,穿的是粗布衣服,其它需求都压缩到最低,所以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多少钱。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所以为了这个“算计”,绝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抠搜地过着日子。


  (https://www.zbbwx.net/book/3313211/1111102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