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 > 第129章 别再牵累无辜。

第129章 别再牵累无辜。


苏铭嘴角轻挑,即使条件还在,朱棣也不可能放过自己,毕竟他知道得太多了!

  即使朱棣放他一条生路,那也将是终身受制于监视的囚徒生活。

  文官们眼见苏铭竟压制住朱棣,内心交织着复杂的情感。

  他们希望苏铭倒台,但此刻又感激他的机智。

  苏铭对此置若罔闻,他认为文官们的虚伪比朱棣更加令人厌恶,他们屡次逼迫他自尽,他的怒火已濒临爆发边缘。

  朱棣下达命令,车队继续前行,不再有任何停顿。

  车内,老朱凝视着苏铭,低声道:“老四此刻怒不可遏,他可能要对你下手了。”

  “恐怕今日之后,你的生命危在旦夕。”

  苏铭面露淡然,反问道:“文官们不是也想置我于死地吗?他们做了什么。”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待会儿,我们欣赏完他们的表演,你别离我太远。”

  “让我们给他们来一场震撼的反击。”

  老朱好奇询问计策,苏铭摩挲着下巴,目光扫过窗外皇陵神道两侧的石像。

  “这是你的皇陵,”他意味深长地说,“让太祖显灵岂非顺理成章。”

  老朱听后,苦笑摇头:“显灵个鬼,现在哪有心思管这些,只想亲手解决他。”

  “连史官都敢杀,他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朱老四的行为,无疑是在践踏朱家的尊严。

  系统提示声在苏铭脑海中响起,他愕然发现,不仅老朱的行动带来积分,【就连那些文职官员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他原先认为只有洪武朝的士人才会沦为工具,】但现在看来,系统隐藏的玩法远不止于此。

  他的大胆举动,无疑让朱棣震惊,也让那些试图操控他的文官措手不及。

  谁能料到,这位看似无足轻重的假皇帝,竟敢与朱棣正面抗衡,且占了上风。

  虽然那位史官丧命,但至少家族不至于遭受灭顶之灾。

  老朱望着苏铭,感慨道:“我们得感谢你,如果老四真的对那史官家族痛下杀手……”

  "我朱家的脸面已被这番丑事彻底抹黑!"苏铭淡笑道,马车再次停下,他与老朱一同下车。

  门外,一位文雅的官员恭候着,躬身施礼道:"微臣御史周瑾谨遵吩咐,陛下,应移驾至祖庙,祈福献祭!"苏铭目光扫过周瑾,心中暗道:原来是他?

  下车后,周瑾紧随其后,低声劝诫:"苏大人,何不以国事为重,以彰显大义?"苏铭心中暗自腹诽:又是这种催命符!你们就不能自己去面对吗?他微笑回应:"我既然坐上了这皇位……"“如今已是骑虎难下,你们却希望我自裁。”

  “这算哪门子的道理。”

  他语气坚定。

  周瑾仍坚持道:“大义所在,当无所畏惧。”

  苏铭嘴角抽搐,看着周瑾那副正义凛然的模样,他实在厌烦这种看似公正实则诱导他人牺牲的说辞。

  这就像后世那些看似为公,实则为己谋利的专家,虚伪至极!

  苏铭冷言反驳:"你若要忠义,自己去死便是,但别连累无辜之人,成就你的虚名。”

  他看着周瑾,眼神犀利:"你,难道甘愿燕逆篡位?你还是大明子民吗。”

  周瑾闻言,怒火中烧:"我原以为你厚葬司马大人,也是忠义之士,谁知看错。”

  对于道德的束缚,苏铭毫不动摇,他冷酷地说:“我和你不同,无需用你的标准来评判我,你没有资格。”

  他目光投向远方,朱棣的身影清晰可见,他缓缓开口:"朱棣,他会是一位出色的君主,无人能及。”

  他看向周瑾,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你,做不到,你的文官集团也做不到!若想天下安宁,我赠你一句话——"

  "你,去吧!我将你的遗骨安葬在这紫禁城的孝陵,以彰你的忠孝。

  但请记住,别再牵累无辜。”

  苏铭的话语掷地有声,如同雷霆般震耳。

  而第十五回忆起姚广孝的话语,苏铭心中冷笑,周瑾的无知与无能,让他无法认同。

  面对朱棣的强大压力,有人选择妥协,以期能在新朝中发挥作用。

  他们认为,作为文官,首要任务是为民众谋福利,而非固守旧义。

  然而,有些人却执迷不悟,持续诋毁朱棣,冠冕堂皇地称之为忠诚,实质上是自我辩护的托词。

  当满清入侵,这些人的立场依旧坚定,要么坚守,要么参与。

  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或许能得到赞誉。

  然而,苏铭对此不屑一顾,他认为那些所谓的文人傲骨,在明朝的历史中并不罕见。

  比如文医,他的骨气远超那些只会空谈的家伙。

  像他这样,即使身处逆境,也会坚持到底的文人,才是真正的楷模。

  对于同样是大明皇族的朱棣,苏铭认为,内部的争斗与外敌的对抗完全不同。

  在外部,如苏武的坚韧不屈,文天祥的英勇就义,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才值得歌颂。

  明代的文人,大部分在他看来,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存在。

  他对景清的态度恶劣,只因后者曾被朱棣无情打击,家族被屠戮,无辜百姓牵连数千,这令苏铭无法接受。

  老朱察觉到了苏铭对景清的不满,不解地问:“你觉得他有什么不对。”

  苏铭冷笑道:“你知道吗?朱棣曾杀他全家,株连九族,还波及了一千多乡亲。”

  这消息让老朱震惊,他难以置信,朱棣竟会做出这样的事。

  老朱审视着景清,总觉得他不可能犯下如此滔天大罪。

  “因人受罚,这不大可能吧。”

  他质疑道。

  苏铭则轻描淡写地说:“朱棣为了一个,连亲朋好友都不放过,甚至只是交谈几句的人都难逃一劫。

  这就是所谓的‘瓜蔓抄’,一人之罪,牵累无数。”

  老朱听到“瓜蔓抄”这个词,心中震撼,难以想象景清究竟犯了何等罪行。

  他问:“朱棣为何如此痛恨他。”

  苏铭答道:“这个人,本应感恩图报,但他竟意图刺杀朱棣。”

  老朱皱眉,试图理解这复杂的恩怨关系,难道景清也曾是朱棣的朋友?

  “景清最初在北平担任参政,朱棣对他评价很高,甚至因为欣赏他,对景清有过不错的待遇。”

  苏铭解释道,“现在朱棣登基,景清虽曾是建文帝的御史,却未受到清算,正是源于他们在北平时期的交情。”

  老朱深思熟虑,这个故事背后的复杂关系让他不得不重新评估每个人物的立场。


  (https://www.zbbwx.net/book/3315084/1111100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